[摘要] 夏日,赤水河畔的七星关区橙满园村满山苍翠,茂盛的柑橘林从山脚爬到山顶,青瓦白墙的漂亮农舍掩映在绿树丛中。“这个时节 怕柑橘树上长红蜘蛛,如果不及时治疗,果子成熟后就满身斑点,卖样差、口感差、品质差。”柑橘林里,77岁的老人赵连全在查看果树。
处的赤水河上,厦蓉高速赤水河大桥横跨两岸,车辆往来飞驰。“厦蓉高速通车后,我们家的柑橘大部分都是客人自己到地里采摘带走,价格比市场上还要高一块钱左右。”赵连全说,儿子赵朝发还做起了电商,把村里的水果销往浙江、福建等地。
“交通的巨变让橙满园变成了城市的后花园,周末或者节假日,从七星关城区出发,驱车一个半就到橙满园,吃新鲜水果、赏醉美山水。”村支书张安福说, 是冬天,脐橙熟了,金黄的橙子挂满碧绿的橙树,把赤水河畔的橙满园打扮得多彩妖娆,游客蜂拥而至,有时从山脚到山顶的上都停满了小车。
张安福算了一笔账,全村一年产水果2000万斤左右,有一半是游客上门采摘的,平均一斤贵5角钱,每年就为全村村民增加收入500余万元。
正是有了一个个像橙满园这样的村子妆点着赤水河,让赤水“美貌”与“财富”兼具。然而,曾经的赤水河却是一条充满贫困、闭塞的河流。
千百年来,处于源头位置的乌蒙山区,山高谷深,交通艰难。生活在流域内的人们,为了衣食生计,在封闭的自然环境中,以自给自足的古老方式,与自然上演着一幕幕“林退粮进、林进粮退”的生存矛盾。赤水河的水,在农田休闲、雨歇雪飘的冬天,蓝得像一条玉带一样美丽。而在夏天,恶雷陡雨卷入肥土与泥沙,赤水河“赤”得浊浪浑汤。
保护赤水河,让“赤水”变“绿水”,不仅是生态修复的问题,更要用经济发展的眼光,让这方水土的群众走出封闭的环境,走出种粮为生的窘境,走出对的依靠。
“过去的橙满园就是这样一个‘雨下三时泥石滚、天干三日无收成’的地方。”张安福说,“那时我们这里以种粮为生,水果是副业。由于人多地少,过度开垦,跑土跑水跑肥、种粮产量低、不少人家都尝过日子青黄不接的滋味。”
如何才能实现“绿水青山”与“金山银山”“双峰竞秀”?
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,橙满园村通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,在山顶修建,引水下山,变粮地为果园,不断加快品种更新步伐,利用地处国道的交通 ,水果由副业变成了主业。”张安福说,果树有了收成后,大家一对比,收入比种粮高多了,于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橙满园村彻底放弃种粮,全部都种上果树。
如今的橙满园春天花开时五彩斑斓,夏季绿荫绕屋,秋天和冬天,金灿灿的橙子挂在四季常绿的橙子树上,美不胜收。更吸引游客的是,通过品种种植搭配,橙满园春有血橙,夏秋有夏橙、温州蜜橘,冬有脐橙,一年四季皆有水果吃。
张安福介绍,如今的橙满园村森林覆盖率已达100%,其中以橙子、柑橘、桃、李、梨为主的经果林面积超过了7500亩,其中柑橘3500亩,桃子1000亩,李子2000亩,梨子1000亩。去年全村水果产值超过3000万元,人均收入10600元,几乎家家修起了小洋楼,买起了小汽车,过上了小康生活。
橙满园村30多年的艰苦创业,实现了“绿水青山”和“金山银山”双丰收,成了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、生态建设的样板,是毕节试验区的一颗“生态明珠”,赢来了河谷地带的羡慕目光。为将橙满园的范本放大到流域内,毕节市启动了境内赤水河流域的特色经济产业发展,广为群众接受。近10多年来,在七星关区赤水河流域的生机、林口、团结、清水铺、普宜、大屯田坎等乡镇,根据地势的海拔高低,充分利用耕地和次生林地,种植柑橘、桃子、李子、核桃、板栗等经果林,既保护了生态,又鼓起了钱袋。
但交通掣肘了赤水河沿岸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 化。2016年底,七星关区赤水河环线开工建设,这条环线公路将把赤水河沿岸的林口、团结、生机、清水铺、普宜、大屯等6个乡镇的16个村连接起来,线串珍珠,打通赤水河谷的水果快速出山通道,让赤水河谷的美丽村寨成为城市后花园,让赤水河谷水清、山绿、天蓝变成源源不断的财富,变成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“”。
免责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房天下”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,2024欧洲杯投注官网的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;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;文中所涉面积,如无特殊说明,均为建筑面积;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,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