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摘要] 从2000年第一条高等级公路——贵毕公路通车,到全市县县通高速,再到飞雄机场建成通航、快铁高铁相继开工或建成投用;
从过去的“一煤独大”到走上生态和发展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;从人人皆知的“乌蒙磅礴走泥丸”到享誉海内外的“花海洞天魅力毕节”……曾藏在乌蒙大山闭塞落后的毕节市,如今依托日渐成型的“大交通”网络,走上经济起飞时代。
发动交通引擎转动产业快轮
纳雍县
驾车沿杭瑞高速行驶两个多到达厍东关乡,满山遍野的玛瑙红樱桃霎时映入眼帘。来自贵阳的胡海丰一家不禁欢呼雀跃:“几年没来,纳雍变化真是太大了!老百姓走上产业致富路,精气神很足。”
近期,纳雍县总溪河两岸8万亩玛瑙红樱桃林迎来万千游客。果农周玉芬站在果园边上,忙着秤秤收钱。家里的6亩樱桃今年上市以来非常抢手,目前已带来4万多元收入。“种的时候害怕卖不出去,结果高速路一通,根本不愁卖,我们家都种少了。”周玉芬虽一脸遗憾,却甜在心头。
“山高水远,路弯道窄,落后的交通状况不但阻碍了经济发展,也使老百姓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小,脱贫致富的步伐相对缓慢。”该县交通局长胡卫华说,老百姓都讲“要致富,先修路”,真正让老百姓看到希望、迅速受惠的,还是两年前杭瑞、厦蓉两条过境及其连接线的修通。
“十二五”期间,纳雍县抢抓机遇着力打通交通长龙“大动脉”,相继开通厦蓉、杭瑞两条纳雍段,结束了该县不通高速的历史;实施县乡道路改造,贯通交通长龙“主血管”,改造完成121公里县乡道,建成26.6公里矿山路、旅游路,基本建成出境通道;实施通村(柏油)路建设,塑造交通长龙“毛细血管”,全县建成通村水泥(柏油)路2170公里,实现了村村通。
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“内外兼修”,在持续拉动投资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的同时,带动了三大产业快速发展:
特色种植业逐渐成为支产业。24.6万亩高山生态茶、13万亩玛瑙红樱桃、4万亩烤烟、3万亩布朗李,“资本”被成片唤醒,群众收入显著增加。
特色养殖业显现良好发展潜力。依托自身资源发展糯谷猪、牛、羊及生态土鸡养殖,采取企业带动、合作社引领、农户抱团等方式全面辐射贫困群众,实现户户搞养殖、人人有增收。
旅游文化产业风生水起。今年,纳雍县总溪河、抢杆岩两个景区正式授牌为3a级景区,结束了该县无a级景区的历史。配合已有两张“国字号”名片——苗族芦笙舞《滚山珠》和箐苗服饰文化,以及森林公园和珙桐自然保护区,该县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来源。
开启交通大门按下旅游快门
百里杜鹃
自3月28日国际百里杜鹃花节拉开大幕,百里杜鹃景区持续升温。仅清明小长假,景区接待游客达118.5万人次,旅游收入达9.48亿元。最近,一项5a级景区微信公号影响力排名统计显示,百里杜鹃景区已挤进前十,目前排名仍在上升。
“随着交通瓶颈的进一步打开,百里杜鹃已逐步走入全域旅游新时代。一年四季都有主题游,尤其春夏秋三季可实现游客不断,群众收入节节攀升。”该区旅游局长罗冠宇说,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助手,而已经成型并仍在继续构筑的立体交通网络功不可没。
百里杜鹃地处乌蒙山脉腹地,山高、水深、路远,长期花好人不识。近年来,伴随着杭瑞、厦蓉、黔贵等和毕节飞雄机场的开通,在加快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的同时,百里杜鹃强化以景区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,投入资金逾70亿元,打通了景区各条进出口通道,基本实现观花道通村通组,并建成了一批休闲度假酒店、文化广场、观景台等旅游设施。内串各景点、外联省内外的立体通道不但成为游客的“输送带”,也成为百里杜鹃沟通世界的“互联网”,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。在成功升级为国家5a级景区之后,又先后成为低碳旅游实验区、亚洲·大中华区十大自然原生态旅游景区、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、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。
开启交通“大门”,按下旅游“快门”,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。在2016年成功打造的新景区“彝山花谷”边上,启化村彝族阿妈尚庆菊家的“景上花”农家乐生意兴隆。“春节过后,每天都有好几桌客人。花开时节客人,请了五六个工人也招呼不过来。”尚庆菊说,农家乐开业才一年,已接待过来自韩国、日本、泰国、缅甸等地的海外游客。她还招呼彝家姑娘表演民族歌舞,乐得客人们常常不醉不归。
据介绍,依托旅游业发展,百里杜鹃景区群众开办农家乐已逾百家,农家旅馆逾200家,从事旅游产品开发6家,各村依据自身特色发展“农旅一体”产业,旅游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。至2016年,群众人均纯收入从8年前不足1000元增加到现在的8000多元,人均旅游收入达1000余元,核心景区人均旅游收入逾万元。
铺好交通“高铁”迎来发展“快车”
黔西县
黔西县中建乡营盘村最近很火。继受助集团帮扶实施美丽乡村建设、完成村新建、引进数亿元开发漂流项目之后,又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引资打造乡村旅游,并被确定为黔西县2017年旅发大会主办地。
“以前进个城要花3个多,屁股都坐疼。现在不到半就到了,就像串个门。”村民陈和平告诉记者,以前不通路,经济条件差,村民在外务工都不好意思提起自己的家乡。现在要打造乡村旅游,大家都陆续回来扩建了,一旦乡村旅游成型就回来投资搞创业。“到时候游客来了,要吃、要住、要玩,我们就等着发财咯!”一席话引得村民们哈哈大笑。
“这要归功于白黔高速及其连接线的拉通,使我们这个全县最边远、最贫穷的乡镇一夜成名,成为全县脱贫攻坚最精彩的战场。”乡党委书记唐宝书自豪地介绍,中建乡精准扶贫的“红板经验”闻名,眼下营盘村的发展经验也正在不断积累之中。的开通加快了全乡招商引资速度,小城镇、产业基地、工矿企业建设如火如荼,一座新兴旅游乡镇正在成型。
“十二五”期间,黔西县投入交通基础设施资金达203亿元,相继开通了对接杭瑞等国家网的黔织、黔大、贵黔、白黔、息黔高速公路,同步推进过境60公里的成贵快速铁路的建设。同时通过对国省道及县乡道改造,新建旅游公路、工业专用公路和通村路,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(水泥路)、建制村通油路(水泥路),改写了农村交通落后的历史。大交通网络通江达海,使黔西县成为黔中经济圈旅游、物流、商贸经济流的西北要塞,以及贵阳、遵义、毕节“金三角”和连接东南亚出海大通道重要城市。
交通优势凸显,全县招商引资步伐加快。2016年,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01个,签约资金207.31亿元,省外到位资金139.43亿元。兼具西部大开发的“天时”、黔中要塞城市的“地利”与各级招商优惠政策“人和”,黔西县已引进永贵煤机、黔城经贸有限公司等50多家大型企业入驻兴业。
铺好交通“高铁”,迎来发展“快车”。“十二五”期末,黔西县生产总值达167.34亿元,年均增长15.0%;50万元以上达212.30亿元,年均增长34.0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为2.3万元,年均增长7.6%;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14元,年均增长12.8%;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提高到90.3%;经济发展增比进位在全省综合排名上升9位。
免责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房天下”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,2024欧洲杯投注官网的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;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;文中所涉面积,如无特殊说明,均为建筑面积;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,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。